很抱歉!目前您的瀏覽器尺寸無法正常顯示,手機請使用縱向瀏覽,感謝您的配合。

資料載入中...



【危險的PDD鸚鵡的前胃擴張症】紀維寧獸醫師

什麼是PDD前胃擴張症? 
PDD前胃擴張症(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在臨床上越來越常見,今天我想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大家認識一下PDD。

PDD是一種嚴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這是由波納病毒(Avian Bornavirus , ABV)引起的疾病,會影響神經系統並造成特定白血球浸潤、周邊及中樞神經失去正常功能,進而使相對應器官的功能出現異常。此疾病最早被發現也最常見的症狀是消化系統的神經侵犯致使前胃擴張,也因此被命名為前胃擴張症。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還不是很懂,但其實我們只要記住PDD會影響神經系統,身體裡任何神經都可能會受到侵犯,也就是說如果是腦部受到影響就可能會有腦炎,心臟神經被侵犯就可能會有心臟病或猝死,消化系統神經被侵犯則造成消化障礙、胃腸道蠕動遲滯等症狀。

前胃擴張症多發生在鸚鵡身上,尤其是中大型鸚鵡像是金剛、灰鸚、折衷、巴丹等,但小型鸚鵡也會罹病,只是從發病到死亡時間短,在臨床上不容易被診斷出來。

PDD症狀
PDD常見的消化道症狀為食慾下降、消化速度變慢、反流、嘔吐、糞便中有未消化完全或未消化的穀物、軟便、下痢、體重漸漸下降等。其他症狀則有精神不佳、虛弱、共濟失調(無法完全控制身體的動作)、頭晃動(搖頭晃腦)、痙攣、軟腳、心律不整、視力受損(甚至失明)、猝死、異食癖或行為異常等。
以上都是PDD可能會出現的症狀,PDD症狀為非專一性,每一個症狀都不具有足夠的PDD代表性,也就是說不能只憑單一症狀確切指出是PDD,臨床上若合併有慢性反流或嘔吐、體重下降及糞便中有未消化穀物症狀都應該懷疑是罹患PDD且採取合適的治療方式。


如何診斷PDD
因為PDD症狀非專一性,所以當有消化道臨床症狀讓我們懷疑PDD的可能性時,需配合完整的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X光等)及血液學檢查來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而實驗室檢查部份目前多以採羽毛、糞便/尿酸鹽及血液進行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RT-PCR)檢查,但每間實驗室的病毒血清型不同或無法檢測所有血清型、送檢樣本所含的病毒量以及採集當下是否在排毒都會影響到檢測結果,因此實驗室檢查可能會有偽陰性的結果,需再次檢驗才能確診並非檢驗一次就可確定。
當病鳥已經出現臨床症狀且懷疑PDD的可能性時,實驗室檢查是可以做的,但從送檢到確診會耗費一段蠻長的時間,臨床經驗發現通常鳥寶沒有辦法等待那麼久,因為在等待檢驗結果期間病情就快速惡化了,所以較建議在等待的同時開始治療並觀察症狀是否改善。
生檢(需麻醉)及死後解剖也是檢驗方法之一,是採取病變組織做病理學檢查。



 

PDD可以治癒嗎?
因為PDD是病毒性疾病,目前沒有針對PDD的抗病毒藥能夠使用,因此在治療上都是採取支持療法,也就是說病鳥身體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予什麼樣的支持,包括營養、點滴、抗發炎藥、預防及控制二次性感染等。若早期開始治療有較高機率使病鳥改善症狀或恢復到無臨床症狀,但病鳥仍會終生帶毒。

預防
PDD的潛伏期可以很長(長達數年),雖然沒有表現出明顯臨床症狀但是卻已經開始會散播病毒了,所以PDD有可能由看似健康的鳥傳播。傳播途徑上,糞口途徑及呼吸道吸入是較主要的傳播方式。
臨床上很多鸚鵡都有PDD但不一定都會發病,通常是在免疫力下降時出現較高發病機率,所以一定要努力降低鳥寶的緊迫(避免精神壓力大、冷熱緊迫等)、維持好的營養狀態,也要注意環境衛生並做好消毒,也要盡量避免與其他不明健康狀態的個體接觸,這些都非常重要。

最後最後,還是要再囉嗦一句~「定期幫鳥寶量體重真的很重要」,紀錄體重能讓我們在鳥寶還沒有表現出明顯不舒服之前就先察覺異常並有所警覺,千萬不要忘了體重計這個能幫我們大忙的好朋友!

作者:
紀維寧獸醫師 現任職於台中達爾文動物醫院
 
學歷: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
經歷:
現任台中達爾文動物醫院主治醫師
曾任農委會林務局中部野生動物急救站暨收容中心救傷醫師
曾任國立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野生動物科實習醫師
專長:
特殊寵物醫療(非犬貓伴侶動物)
包括鳥類、小型哺乳動物 ( 鼠、兔、蜜袋鼯、刺蝟、天竺鼠、貂等 )